1.乡村社会的涵义与特点
乡村社会是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乡村社会的特点:
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乡村是一种人们谋求生存的活动场域。在乡村,人们可以靠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农业是最主要的谋生手段。
农民是主要的职业群体。由于受自然条件强烈制约,加之科学技术水平低,农业生产的生产率也比较低,这就要求有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农民成为乡村最主要的职业。
家庭是生活单元。在乡村社会,家庭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传统的乡村社会,家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从事生产活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
质朴的文化。
2.文化的涵义与特征
文化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生活经验。
第一,它是人类共同生活的产物,而不是自然存在物。
第二,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
第三,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文化是其后天学行,而不是天生具有的。
第四,文化是一份社会遗产,它是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并不断积累下去,因此是连续积累的结果。
第五,文化具有多样性。
农村文化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是在农业劳作及相关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本质上是农耕文化。它与自然相连,与世代积累的耕作经验相关,与生产的不确定性相关,也与农村生活的封闭性、非流动性有关。基本特点是质朴。
3.社会结构的涵义
关于社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基本活动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状态。狭义的社会结构是指各社会群体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基本的关系状态。
乡村社会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包括乡村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关系结构和制度结构。
4.乡村居民的涵义与构成
乡村居民是指以乡村为居住地并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乡村居民比乡村人口更具体、更实在、更接近现实农村生活。
乡村居民的构成:
乡村居民作为一个群体是由不同类型的个人组成的。
职业是对乡农村居民进行划分的重要指标;另外居住地和居住时间也是划分乡村居民的重要指标。
5.当代我国农民的基本特征
以农为主业的劳动群体。农民作为一个群体仍然以农业和相关的乡村经济活动作为自己生存的基础。从事一定的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以土地作为生活的基本保障。
利义相糅的价值观念。重义轻利,受儒家思想的严重影响。
多元化的思想、文化观念。由于职业、民族、年龄、所处地区等方面的差别。他们内部的思想和文化观念也有很大差异,从而表现出多元化特征。
政治素质。由于受过近40年的集体主义教育和锻炼,我国农民,特别是中老年农民的集体意识较为强烈。
6.个人社会化的涵义和必要性
在社会学中,个人学习群体经验和社会行为规范,增加自己的社会性,以适应群体和社会生活要求的过程叫做个人社会化。
个人社会化包括基本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
基本社会化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从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进程来看是从婴儿到青年的成长过程,是从一个生物体(完全的生物人)变为社会生物体(社会人)的过程。
继续社会化是当一个人取得基本的社会成员资格之后继续学习社会的知识、经验及文化的过程。
从个人角度来看,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条件都必须在群体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因此他必须学会参与群体和社会生活,个人对于社会的关系是适应和改造,然而无论适应还是改造,个人首先必须学习社会既有的知识、规范。个人社会化是完全必要的,否则他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从社会延续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个人也必须社会化。社会要延续和发展就需要合格、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社会成员。而社会成员必须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社会的知识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
7.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和特殊社会化的异同
(1)继续社会化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动着的形势,在完成了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之后的继续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再社会化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特殊社会化见名词术语7。
(2)相同点:都是对人进行社会化,都是让人学习社会文化,价值与行为规范。
(3)不同点:a.继续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化是肯定的,而再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化是否定的,而特殊社会化在正常条件下是无法实现。b.继续社会化是非强制性的,再社会化是强制性的,特殊社会化是专门化的。
8.社会化的内容
(一)教导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
个人生存能力包括两部分:基本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前者指直接运用物质资料以维持自己生命的能力和方法。后者则指获取自己生存所需物质资料的能力,即通过劳动而获取物质生活条件的方法和手段。
(二)学习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也叫社会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或活动中形成的指导其行为的规则。
一个人要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学习这些先于自己而存在的行为规范,社会也有责任教导人们习得社会规范,以实现社会秩序与和谐。
(三)确定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上一代和社会教育的结果。它是家庭和社会有意识的教育和引导、社会文化的熏陶及个人人生经验较长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培养社会角色
个人社会化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这也是个人社会的目标。
9.乡村居民社会化的特点
面对面的交往是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乡村居民之间的知识、技能及规范的传递和学习大多是靠面对面的交往进行的。
家庭、邻里是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在乡村,生产和生活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家庭在年轻一代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乡村邻里之间关系密切,在个人社会化中所发挥的作用远比城市重要。
模仿、亲身经验是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个人社会化是要学习前人已经积累的经验,乡村居民在社会化过程中注重已有经验,尤其注重现实的实际经验。
随着乡村社会的急剧变迁,乡村居民社会化的模式在发生变化。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通过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文化传递来实现。在现代乡村,由于年轻一代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的能力和渠道超过年老一代,甚至形成上一代向下一代学习的现象。
上一篇:乡村社会学学习辅导 第一章绪论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