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这一章主要有以一下几个问题:
1.生产过程与产品
生产过程是一种通过人的劳动过程,有时也借助一定的自然力,将劳动对象(资源)转换为满足人们一定需要的产品的一系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转换是关键,人的劳动是前提,单纯依靠自然力完成的转换不能称之为生产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使物质资源的转化朝着预期的结果进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力的作用有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主要的,但如果没有人对自然力的自觉运用,生产过程也将不存在。
关于转换过程,要能够结合具体的产品(特别是服务),正确界定“转换”过程。
生产过程是围绕产品开展的,这里除对产品有广义的理解即包含服务外,还应当联系社会分工与协作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度不同,对产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我们说的炒菜,我们首先会想到产品就是烧制完成可以直接食用的成品菜,因而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就是洗、切、炒当然还包括调料的配制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摘、洗、切好的半成品菜,对于提供半成品菜的企业来说,其产品就是摘洗切好,有时也会配好调料的半成品菜。因此,分工不同,“产品”也可能不同。
2.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划分的目的是要根据不同的生产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因此学习生产类型不仅仅要知道通过哪些标准进行分类,更要了解这种分类的特点。此外,每种类型都有其适用的条件,也就是说,没有一种生产类型是先进的,只有在一定的需求条件及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才是可行。还有,分类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及需求的变化,各种生产类型会互相融合和转化。
学习生产类型,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科学决策选择合理的适用的生产类型。由于每种生产类型都有其优缺点,因此在选择时要考虑到各种条件和因素。正确认识不同生产类型的特点,才能准确把握每种生产类型的适用条件及应考虑的因素,这是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当思考的。
在各种分类中,要求能根据具体的产品或服务项目说明采用订货式生产和备货式生产的应用实例,并结合实际说明其适用条件和其存在的理由。同时,要能够举出应用加工式生产和流程式生产的实例以及大批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及项目型生产的实例。作为农村学生,还应当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试着考虑你准备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并确定你准备采取的生产类型。
3.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是指能满足生产过程要求的各个相互配合的单元组成的系统,每个单元能够独立完成某一项操作。每个单元由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场地(环境)、设备、工具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配合关系。人—机—具之间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配合关系,是生产系统有效与高效的前提。
生产系统的设计与选择,是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因此组织生产系统,必须首先确定采用哪种专业化原则。产品生产工艺要求、科学技术因素以及社会需求变化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生产系统的组织形式。
4.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依据生产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人、财、物及各个构成部分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生产系统高效顺畅运行,并以最经济的方式完成产品的生产制造任务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理解生产管理的地位与作用,要把生产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系统的大背景下去观察。通过学习,要能够正确理解生产管理的作用。
本章自测:
1.编写教材这一生产过程的转换方式是( )
A.改变法律效力 B.改变组合方式 C.改变保管方式 D.装配
2.生产过程的出发点是( )
A.运作 B.产品 C.转换 D.管理
3.生产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系统的( )
A.最高层 B.中间层 C.最基层 D.执行层
4.试述生产管理的地位及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5.试举例说明订货生产的适用条件
第二章 产品/服务设计
这一章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产品与服务的认识
产品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外观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物。一般来讲,产品具有一定的实物形态和外观,可以被储存,在一定时间内供人们使用。
服务是指满足人们一定的需求,但不具备实物形态、不能被储存的劳动产物,生产的同时也是使用的过程。
产品与服务的关系表现以如下几个方面:
(1)纯粹的产品与服务。纯粹的产品是指产品中不包含服务。纯粹的服务是指服务不包含产品的生产。这里所说的不包含产品的生产可以包含产品的使用。实际上,服务中还会用到一些产品,但这并不影响其纯粹的服务的特点。
(2)产品与服务的互相延伸。即对产品而言,服务是生产的延伸。这种服务是产品所需的服务,是为保证产品正常使用而开展的服务,当然这些服务本身并不是产品本身所需要的,可以由消费者自行解决。
对于服务而言,产品是其延伸。经营者不提供这些产品也不影响服务的开展。
注意:这种延伸是围绕产品(服务)本身而展开的,不能围绕其它的产品(服务)。如空调产品的延伸不能理解为汽车所给予的服务。延伸并不是必需的。
(3)产品与服务的相互融合,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融合是指服务是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产品销售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服务而言,产品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产品与服务的融合还表现在有些虽然是产品,但在最终交付时却是服务,而有些虽然是服务,但在最终交付时却是产品。如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当产品交付时,顾客享受的却是银行提供的服务;再如装修虽然是服务,但最终交付时却是产品。
(4)产品与服务的相互转换。从根本上讲,消费者所需的只是一种需求的满足,并不是产品或服务本身,只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既可以提供产品,也可以提供服务;过去是通过提供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在有可能通过服务实现;过去通过服务实现的需求满足,今天可能会通过提供产品来解决。
因此不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是为满足人们某种物质或精神需要的劳动成果,只要把握消费者需求这一根本点去进行产品与服务的设计,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脱离了消费者需求这一大前提,将会束缚你的设计思路。
学习产品与服务的关系,要能够结合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或能够举例)说明上述四种关系。
2.产品设计的内容
(1)功能设计
产品设计首先要进行产品的功能设计。功能是用户需求的直接表现,是产品存在的基础,没有功能的产品或功能与用户需求不相吻合的产品在市场上是没有销路的,功能界定的是否合理科学,决定了能否高效节约地组织生产。
功能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基本功能的设计、辅助功能的设计。在功能设计中要尤其注意产品是为用户服务的,产品的功能一定要为用户所接受,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的使用。
方便使用功能要特别要强调服务类产品,主要强调流程的合理——地点选择、时间安排的合理,如银行各种理财产品,存取款的改进等,列车进停靠站及时间,剪票进站的过程设计,立交桥行驶规则与标志的设计等,当前各种计算机辅助的项目越来越多,各种软件界面的设计对方便使用更加重视。界面友好、简化、清晰、习惯、易学已成为产品设计评价的主要指标。
方便使用功能的设计要求首先是简单、不用需要复杂的调节,尽可能少的重复运动,其次是清晰,一目了然,不要引起歧义,如立交桥的指路标;第三是兼顾人们的正常使用习惯,思维习惯与行动习惯。如尽可能减少弯腰,双手轮流操作等;第四是易学,许多的产品人们并不熟悉,人们必须经过学习才会使用,因此易学就成为一个最常用的要求。
(2)结构与外形设计
产品的结构是指产品的几何构造、尺寸、接口。包括产品与工作环境,配合关系,以及产品内部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及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服务产品而言,结构主要是指各服务工作环节之间的联系及业务流程。
产品结构设计是产品功能设计的继续,是将“想象”或“概念”的产品转变成现实产品的重要环节,经过结构设计,产品最终定型并有自己的名字。
产品结构设计一般包括零部件设计和装配设计两个环节。
零部件设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产品总体功能所要求的零部件。二是零部件之间的连接、配合关系。零部件结构设计的主要方法是功能分解,经过功能分解,得出主要的零部件及其相互配合关系。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主要有:固定关系、转动关系、支撑关系、导向关系、限制关系、密封关系等。
产品装配设计主要包括相邻零部件的装配设计和产品与环境协调设计两个方面。当前要特别注意产品与环境相协调的设计。
对于服务型产品或无形产品来说,产品结构设计实际上就是前后活动之间的配合关系与交接关系;服务类产品的装配关系主要是相邻工作单元之间或关系密切的工作单元之间的配合关系;服务类产品与环境的设计问题,主要是服务产品要与服务场所的环境相配合,对于一部分服务产品来说,环境也是产品的一部分。
3.产品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制造原理设计和产品工艺设计两个方面。
本章自测
1.某国产电器所要求的外接电源为220V,该产品出口到欧洲国家后,无法正常使用,原因是欧洲多数国家采用的电网电压为110V,这一设计没有考虑( )
A.产品结构设计 B.产品与环境设计 C.产品方便使用设计
D.产品性能设计 E.产品功能设计
2.电视机的基本功能是( )
A.图像和声音 B.照明 C.娱乐 D.天气预报
3.举例说明产品与服务的延伸关系
4.试述产品与服务的关系
5.简述产品方便使用功能设计的要求
6.举例说明产品与服务的转换关系
7.产品结构的优化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 生产系统设计
本章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两种专业化分工原则的优缺点及其实际应用
工艺专业化原则是按不同的生产工艺特征分别建立不同的生产单位,在这种生产单位里,集中了同类工艺设备和相同工种的工人,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工件(或服务内容),从事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它的优缺点是:(1)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2)生产率低。(3)成本费用较高。(4)管理工作量大。
对象专业化原则是按不同的加工对象分别建立不同的生产单位,在这种单位里,配备了为加工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全套设备、工艺装备和各相关的工人,使制品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都可以在该生产单位内封闭的完成。过去我们实行的“大而全、小而全”实际上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对象专业化。它的优缺点是:(1)生产率高。(2)有利于实现“一个流”,减小在制品和生产面积,成本费用较低。(3)管理工作简单。(4)产品品种应变能力差。
2.工件移动方式设计
要求能够根据实际中具体的工作计算不同移动方式下的加工(作业)周期。灵活运用各个公式,特别要注意公式中各变量的含义。
(1)顺序移动方式
(2)平行移动方式
(3)平等顺序移动方式 ,学习中重点掌握前两个公式。
3.平行作业的条件
平行作业的使用要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1)时间上可并行。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可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各个子过程可以同时进行,没有严格的前后关系。对于制造业而言,特别适用于由若干个构件组成的产品,并且各个组成部分的加工是互不干扰的。
(2)空间分离,即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子过程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地进行,如果只能在一个工作地进行,则无法实现平行作业。
(3)人机具配合不矛盾。任何加工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如果人必须与机器同时工作,则无法实现平行作业,因为人无法同时作几个工作。
(4)人的分工不矛盾。如果一件事的每个子过程都有对应的人员操作,则可以实现平行作业,当有工作而无对应人员时,如果不能解决人机矛盾,则平行作业很难实现。
要实现平行作业,就要求我们合理利用机器,同时要尽可能制造时间、空间的分离条件,制造人机具分离工作的条件。如可以将复杂的零件拆分加工,多部位同时施工等。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平行作业,尤其是拆分零件的平行作业,因为拆分零件,增加工作地,意味着增加运输量和装配量。
4.生产布局
生产布局设计一般包括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生产环境设计三个内容。
平面布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实物交换优先原则、相互关系密切原则、大物重物少移动或不移动原则、安全和环保原则。对于服务业而言,在考虑平面布局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服务区优先原则、以主要服务为主原则、紧邻服务台原则。在学习中应当多注意观察一些服务业的布局形式,结合实际体会布局原则。
5.生产环境设计的内容
环境设计的内容首先是工厂的总体风格设计,包括厂名(店名)的大小、颜色、位置,工厂的形象、宗旨,还有厂房、地面的形状、色彩、线条的搭配。工厂总体风格要力求反映企业的愿景、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的追求。使人有一种责任感、亲切感、使命感、快乐感和归宿感。
其次是车间的总体风格设计,内容同样有标识、形状、色彩、线条和形象。
第三是车间内部的环境设计,重点是功能的设计,要求能够使工作人员的身心舒适,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同时活动物品的摆放要整洁、方便并充分利用空间。
第四是工作装设计,在需要突出企业形象、统一着装的部门,工作装的设计要成为一种流动的风景,成为车间环境的一种补充。
6.物流设计
物流是在企业信息流的指导下,根据生产过程的需要,使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物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它物品),以最小的总移动量和最小的空间占用,最小的费用,在所需的工序间迅速高效移动。物流根据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流转形式可分为主物流和废物流(次物流)。
主物流设计的要求是高效、快速、准确地到达各加工工作地点,然后准时转入下一工作地,同时保证主物流的运输路线最经济,运输量最小,操作最舒适,空间利用率最高。
主物流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是主物料的运输方式,包括运输所用的工具、卡具设计,二是每次运输的数量和运输批量的设计,三是运输间隔设计。四是运输路线设计。
废物流的设计的要求有:一是废物流的标识、安置与阶段性归集,要与合格品主物流有明显的区别,在第一时间将废物流从生产过程中剔除,防止废物流再次混入生产过程。二是废物流的分拣,要根据废物流的性质及处理要求进行分拣、归类、杜绝混装现象。三是运送储存,对于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废物要严格封闭保管。四是定期或定量处理废物。
废物流设计的内容有:装载容器的设计、运输设备的设计、运输路线的设计、分拣设备和工具设计以及废物流的储存和处置设计。
本章自测:
1.在下列几种工件移动方式中,加工周期最长的是( )
A.平行移动方式 B.顺序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方式 D.交叉移动方式
2.给人以温暖感觉的颜色有( )
A.青色 B.橙色 C.黄色 D.蓝色 E.红色
3.工厂平面布置的方法有:( )
A.物料流向图法 B.相对关系布置法 C.从至表法
D.模型布置法
4.简述车间平面布置应遵循的原则
5.主物流设计应考虑的原则有哪些?
上一篇:税收基础 税收基础辅导3-消费税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