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教学组织形式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通过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内涵、几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提高教学效率的几项课堂管理策略,明确组织教学时的注意事项,并能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有效地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要求学习者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历史演变;理解和掌握几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课堂管理的有关策略。本章的重点是掌握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内涵及发展趋势,明确课堂管理的有关策略。
首先,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功能的介绍。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确定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钻研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对教学论本身的探讨。
其次,介绍了教学组织形式历史演进。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它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个别化教学组织为主的阶段、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阶段、改造班级授课制的阶段。
第三,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首先是班级授课制。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体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接着讲解了个别教学、现场教学和复式教学。个别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辅导一般是在学生已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复习、预习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深入学习,发现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向老师请教,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而学校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复式教学则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复式教学是由于一定地区的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或不平衡而产生的,它利于普及教育。
第四,论述了课堂管理策略的知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学会课堂管理。首先,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及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要做到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提高学生专注率,增强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其二,要优化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三种类型。优化课堂气氛时应注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讲求教学艺术、启发和调动学生;注重情感投资;及时挽救不良教学气氛。最后,要能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本书在分析了各种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着重讲解了其管理策略,即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这是教师教师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学基本理论的重点之一。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课程 第7章学习的迁移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