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大麻 潜在风险 马克思 主编 湖南 列宁主义 二十世 五四运动 | 时间:2024-09-27 14:58

发布时间:2024-09-27 14:58

| 人浏览

【答案】电大《教学设计》网上作业任务汇总

一、填空1.学校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等四个方面。2.课程是教学活动的信息要素,它包含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因素。3.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4.教学设计可以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等三个层面。5.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6.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者最直接的理论来源。7.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指导性、整体性、操作性和创造性。8.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体现,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9.教学措施设计一般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和教学结构的确定等方面。10.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主要有巴纳赛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人类学习动机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好奇心、成就感、自我效能感、意志努力 3.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形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 4.表现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独特性、首创性。 5.新课程标准中把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_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类。6.教学目标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等。 7.教学内容选择的取向主要有: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社会取向等。 8.教学内容的组织需要处理好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关系、逻辑顺序与心理的关系和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1.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教师、学生和_教学内容_。2.教学过程具有教学功能、___发展__功能和__教育__功能等三种功能。3.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包括六个环节,即:教学的准备、__教学内容的感知、教学内容的理解、__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和__教学过程_的评价等。4.现代教学媒体可以分为视觉媒体、_听觉_媒体、视听媒体、_综合__媒体等。5.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为_个别教学__教学,一为__集体教学_教学。6.设计_开放式__学习的教学情境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7.教学情境的设计方式有故事化情境、活动化_情境、生活化情境、___问题化_情境等。8.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心理_环境两大方面。9.现代教学环境具有_教育导向_、凝聚激励、传播整合、娱乐调节和美育五项功能。10.学校现行的课外活动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科技活动、_学科_活动、文体活动、课外阅读活动、游戏活动、__社会_活动和_主题活动等七类。1.选择教学媒体的经验方法主要有:问题表、矩阵选择表、_流程_、经验之塔模型和__算法型_五种。2.教学方案的整合工作必须考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_教学内容_、_学习资源_等方面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3.教学评价的功能有:诊断功能、改进与形成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_激励_功能和__导向_功能。4.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___指导性原则、__科学性 原则。5.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使用测验、调查_和_观察_三种评价方法。6.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是形象性、_情感性__、独创性、个性化和_实践性_等。二.解释名词1.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并对这些环节提出质是要求。2.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3.教学媒体 所谓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4.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5.教学讯息 教学讯息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的信息符号,向学习者传播特定的教学内容。6.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化的操作样式,它用简约的方式,提炼和概括了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解释和说明了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有关理论。教学设计的模式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升华,它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实质,是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1.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种种功能中的发展变化。 2.学习需要:需要通常指实际状况与理想常模中的标准之间的差距,亦即指"实际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 3.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个体的学习活动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决定着个体学习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 4.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倾向与策略。 5.学习方式:是指为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方法,途径的总和。 6.研究性学习: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的学习。 7.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 8.课程目标:是指某门课程在教学上总体所要达到的结果,即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亦即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从总体上所要促成的学生的身心变化。 9.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的具体任务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在培养人上的具体要求。 10.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1.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2.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3.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中心,同时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4.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5.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6.教学环境要求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所需要的条件因素。通常意义上的课堂是指学校的教师,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达,课堂也不再仅仅指教室课堂,还包括大自然课堂,社会课堂等等7.前期分析即在设计过程的开端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使设计工作有的放矢、合理的利用人力物力和有序高效的进行。内容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3部分8.教学策略设计是在一定理论和经验模式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合理和优化地处理教与学的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9.评价活动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1.教学媒体是采集、传递、存贮和加工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或中介)。2.问题表是列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目标的媒体。3.经验之塔教育家戴尔将媒体提供的学习经验进行排列,形成金字塔状--"经验之塔",由下而上分为11种层次。"塔"的最低层的内容提供的学习经验最直观、具体,逐层上升直接感觉的程度越来越下降,趋向抽象的程度越来越高4.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5.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6.档案袋主要是指收集学生自己认为能够证明自己的学习进步、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成果。可以包括计划、中间过程的草稿、最终的成果、以及教师的评价、相关的资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档案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7.常规教学检查是将现实的 教学质量状态与质量指标相对照,评价和鉴定教学工作是否达到质量标准的管理活动。8.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把教学艺术看成是某种高超的教学技巧、某种创造性教学设计、某种教师的动人表演都是不全面的。教学艺术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属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9.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的积累提炼,逐渐升华所形成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具有较强稳定性和个性化的教学观点、教学技艺、教学作风,是教师教学艺术个性化的成熟标志。三.简答1.教学系统的普遍性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答:第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传播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2.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有哪些?答:第一,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第二,教学内容的分析。第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于阐述。第四,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第六,教学评价的设计。3.教学设计可以分为哪几个层面?答:我们主要是从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将教学设计归纳为:(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等三个层面。4.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研究和分析学生要考虑哪些因素?答:一是学生的认知因素。学生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的智力发展水平,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储备,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个体的认知结构和学习方式的特点。而是学生的非认知因素。这方面应当考虑学生的一般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与成熟程度,学生的学习动机。三是社会性因素。这里所说的社会性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生活经验的特点,师生、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特点等。5.教学设计者的个人基本条件有哪些?答:应当包括:良好的职业态度与职业修养,积极的热情和坚韧的创新精神,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和教育与教学理论基础,优良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思维品质等;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教学实践经历和教育教学培训过程。6.瑞奇总结归纳的教学设计模式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答:(1)确定学习者的需要。(2)确定各个层次的目标。(3)建构评价过程。(4)设计和选择教学传递的方式和方法。(5)试用所设计的教学系统。(6)安装和维持系统。7.简述"肯普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答:肯普模式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强调四个基本要素(目标、学习者、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这是确定教学目标;二是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三是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安排十个教学环节(一是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二是选择课题与任务;三是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四是分析学科内容;五是阐明教学目标;六是实施教学活动;七是利用教学资源;八是提供辅助性服务;九是进行教学评价;十是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8.简述"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答: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容:将教学活动分为教学分析、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三大环节。教学分析明确地分为三个方面:学习环境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9.简述建立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内容答: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建立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包括九大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回顾所需的先决技能;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评估学习行为;增强保持与迁移。9.简述建立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内容. (见教材p34) 答: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建立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包括九大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回顾所需的先决技能;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行为正确与否的反馈;评估学习行为;增强保持与迁移。1.分析学习需要的目的是什么? 答:一是发现学习者学习所面临的问题 。二是分析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从而为寻求在教学设计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供前提条件。三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并确定教学设计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四是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制约因素,从而论证解决该问题,达目标的可能性。 五是寻求解决学习者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合适的方法。 2.学习风格有哪些类型。 答:一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 二 整体性策略与序列性策略 ; 三 沉思型与冲动型 ; 四 劳特斯的分类(情感Ⅰ、情感Ⅱ,认知Ⅰ,认知Ⅱ) ; 五 内控与外控 。 3.学习方式设计有哪些要求? 答:一是多样性,完整性 ; 二是有序性; 三是适度的强化;  四是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 4.研究性学习有什么意义? 答:一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题性;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有助于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四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研究能力;五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六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七是有助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5.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教学目标能使教学活动不至于陷入盲目的状态,而有助于使教学活动自觉的进行,这就体现了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自觉目的性、能动性;其次,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活动集中于有意义的方向,而避开无意义或者不符和预定方向的事物,因此有助于有意义的结果的达成;再次,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使教学活动做到事半功倍。 6.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骤? 答: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   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第四个步骤是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为依据,对第三个步骤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 1.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教材p107-109)(1)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住渠道的交往过程 ;(2)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3)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2.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是什么?(教材p118-119)(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确定的教育与教学观念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一定的教育与教学价值观念依靠相应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教学方法总是特定的教材内容的方法,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还必须结合具体学科内容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进行灵活和创造性的运用);(3)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可能运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方法确定之后,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3.教学方法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教材p119)教学方法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们在教学活动的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认识、理解这些方法,能够掌握各个具体方法的特点、功能与作用,明确它们的应用的主要范围和适用的基本条件,从而使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地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效的作用。4.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27-128)一、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二、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炼、准确、生动等特点;三,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地思维活动。5.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教材p130-131) ⑴再现功能。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情景实现多种转化,重现事物、现象、过程的真实面貌;可以自由地遨游于太空和海底、远古和现代、自然和社会、异国和本土,使学生获得逼真的替代经验。 ⑵集成功能。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把音频的、视频的、多维教学信息材料融合集成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多重刺激,使学生获得来自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⑶交互功能。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教学媒体,可以真正实现人--机、人--机--人(同伴和老师)、人--机--教学资源之间的沟通与交互作用,在教学资源充分扩充和丰富的背景下,实现交互学习、开放式学习。⑷虚拟功能。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技术所难以做到的许多问题,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使得学生不仅能感知而且能够操作虚拟世界中的现象或过程。6.班级教学的优点有哪些?(四条,教材p133)优点: ⑴一名教师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在教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教育规模、普及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⑵以固定的班级为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一个较大的教学群体,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与共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发挥集体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品质。 ⑶,将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形成一个比较严密的管理有序体系,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而管理效率的提高又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4)班级授课制一般采取的是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学生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7.设计教学情境要注意哪些问题?(教材p153 )情境作用的全面性、全程性、发展性、真实性、可接受性8.课堂问答要注意哪些问题?(教材p167-168)一,做好充分准备;二,要围绕教学目标向学生提问;三,提问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四,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班,注意个别;五,向学生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六,针对的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以适当的反馈。9.简述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观点、建构主义观点和情境认知观点。(答题时可简述)⑴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观点  表1 设计学习活动的行为主义原则做中学在积极参加到任务中时人们学习的最好。这通常被叫做实践或是做中学。分类系统学习的结果可以根据其类型和复杂性进行区分--例如,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概念区分、规则。这些学习的结果被编入学习分类学的分类图式,它们反过来引导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的选择。有效条件对每一类的学习,能够识别出导向学习的有效条件。识别最佳导向条件构成处方性教学理论的基础,其公式是:要得到X的学习结果,就要提供或安排Y的条件行为目标教学必须给予明确的、行为上是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学生行为的条件;学生行为的标准)。明确描述目标有助于将教学目的与评价联系起来,引向更高的责任。重视结果教师和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可测量的行为是真实学习结果的最好指标,应该用于评价教学结果。一致性好的教学在学习目标和教学策略、学生评价策略之间保持一致。这些因素不一致会导致不充分和不恰当的教学。任务分解当把复杂任务分解为较小的、更容易分别处理和掌握的任务时,人们能够学习的最好。先决条件子任务经常成为解决复杂任务的先决条件。就是说,学生如果首先掌握了子任务,就能够更容易地完成复杂(或大)的学习任务。这就产生了从局部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小的成功子任务的一个优点是让学生获得成功。成功完成任务能起到强化作用,激发继续学习的更强的动机。对反应具有敏感性的反应当人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正确的时候,它们学习的最好。当表现不正确时,应该向学习者传递关于何处错误和下次如何改进的具体信息。教学的科学性教育者在思维、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做到精确和系统化。教育可以被作为应用科学或技术,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原则并加以应用。工作支持人们在进行自己的工作时需要支持,通过工作助手,帮助系统、反馈和激励系统。工作中的、即时的培训和支持效果最好。通常,培训越接近工作条件,学习就越有效。直接教学给出明确的指向、精心准备的呈现、合适的事例、实践与迁移的机会,这些都已经证明是能够使学生进行实质性学习的方法。先测、诊断和布置学生们不应该被置于相同的教学计划中,应该根据已有知识技能、动机和其它关键性变量,分别进行教学。迁移为了把一个任务迁移到另一个任务,学生需要对技能迁移进行联系。如果学生从来就没有练习技能迁移的机会,就不能期望他们能在测试环境中达到要求。   ⑶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  表3 设计学习活动的建构主义观点  建构知识依赖于个人以往的知识  建构知识依赖于个人以往的知识,以往的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进行当前学习,并赋予新知识的意义。  建构通过同化和顺应实现的  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实现的。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个体通过反思、认知冲突的解决,否定以往不完全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意义的学习。  情景性和真实任务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像社会文化背景)和真实任务相关的。它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和调动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促进知识意义建构和深化学习。  学习是一个创造过程  学习是一个有机的创造过程,而不是机械累积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性背景)中,使用认知工具(如文化遗产、教学课件等),通过解决真实性问题建构知识,活动中包涵了创造性内容。  人是主动的学习者  人必须为自己建构知识,知识不能通过教师的灌输获得,人是主动的学习者。  学习的社会性  学习者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交互活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像与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交互和协作,可以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效果。  对教学的一般设想  提供与学生相关联的问题;学习围绕核心概念进行;了解和尊重学生的观点;课程要符合学生的见解;在教学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学习;选择能够支持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工具和活动。  ⑷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观点  表4 设计学习活动的情境认知原则情境脉络中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有意义。所有的思维、学习和认知都是处在特定的情境脉络中的;不存在非情境化的学习。实践共同体人们在实践中行动和建构意义。这些共同体是意义的有力的储存处和传递着,并使行动合法化。共同体建构和定义了适当的对话实践。积极参与的学习从属于和参与实践共同体的角度去看学习。学习被看作是与他人、工具和物质世界互动的辩证过程。认知与行动不可分-不论是直接的物理的行动还是有意的反思和内部行动。要理解学到了什么就要看在活动情境中是如何学习的。行动中的知识知识存在于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中,随着个人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调,知识产生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人工制品的中介认知依靠多种人工制品和工具的应用,主要是语言和文化,这些工具和建构起来的环境组成了媒体、形式或世界,通过他们认知才得以发生。问题解决包括了对目标的论证,该目标与一个情境所提供的资源和工具有关。作为文化资源库的工具和制品工具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历史。它们驱动了思想和智慧进程,提供了传承文化的有力手段,也限制了思想。规则、规范和信念认知工具包括社会中作为规范性的推理和论证形式。用某种方法使用一件工具,就意味着接受了关于该工具应该如何使用的文化信念系统。历史情境在历史脉络中才有意义,包括了过去的经验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以及预期的需要和事件。借助于工具、人工制品和电话活动,文化体现了过去积累起来的意义。范围层次最好将认知理解为个体层次和社会层次之间的动态互动。如果只关注一个层次,并假设其它的都是常态或可以预期的,至少是部分地误解了情境。互动主义正如情境造就个体的认知,个体的思维和行动也造就着情境。这种交互影响形成了系统因果关系的另一种概念,有别于通常假设的线性因果关系。身份和自我的建构人们的自我观念是一个建构出来的东西,它有许多用处,身份是一个持续前进的观念,把自己与别人区分开来,又归属于一个群体。人们有多种身份,身份可以作为思维和行动的工具。1.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有哪些?教材p192-193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有5条: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教学活动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运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又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资源环境条件, 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设备条件、社会环境和资金技术等可能实现的情况;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各种教学媒体都具有自身的特性,对应于某些教学活动特别有效。教学媒体选择依据的基本思路是:使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经济性与适用性等进行整体协调,最优化的、适当的选择教学媒体。2."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是什么?教材p196教育家戴尔将媒体提供的学习经验进行排列,形成金字塔状--"经验之塔",由下而上分为11种层次。"塔"的最低层的内容提供的学习经验最直观、具体,逐层上升直接感觉的程度越来越下降,趋向抽象的程度越来越高。其理论要点如下:⑴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据其经验的具体程度,排成一个序列。⑵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⑶教育不能停留在获得具体经验阶段,而必须向抽象化阶段发展,把具体的经验普遍化,上升到概念。⑷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尽量采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来提供具体直观的经验,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经验,又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⑸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直接经验看得过重,使教育过于具体化,而忽视达到普遍化的充分理解。如图所示。图 经验之塔3.对一种教学媒体的特性进行分析,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教材p203-206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适应性、可利用性、低成本性和高效能性。  教学媒体的可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教学媒体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指对教学媒体的选择要由教学活动在教学情境中的表现形式来决定;对不同的学习者特征,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小学生由于抽象思维的水平远不及中学学生,因此在选择媒体时,首先考虑那些直观性强、表现手法简单明了、图像画面对比度大、易于分别事物的主要与次要部分之类的媒体。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指根据任务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对认知类的学习任务可选择动画、图片模型、超媒体、多媒体计算机交互课件等教学媒体开展教学,即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情感类的教学内容,人们应该选用表现手法多样、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媒体,这样的教学有可能对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情感上的震撼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技能训练类的教学,人们应选用电视录像、电影、人工智能、虚拟环境、模拟训练器等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时空突破功能的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可利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利用媒体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媒体的难易、方便程度。  教学媒体的低成本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媒体的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媒体利用时的使用成本。 教学媒体的高效能性与前三个因素密切相关,例如,"低成本、高效能"的媒体选择原则。4.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哪些因素?教材p215-216社会的需要;学生的特征;学科的特点(答题时适当展开)5.协作式学习应遵循的原则?教材p217-218协作学习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⑴要建立协商群体。协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多个个体组成一个群体,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在这样的群体中,学生们共同探索、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因此,形成一个协商群体在协作学习中非常重要。如果协商者之间基础相差悬殊,则无法进行协商,协作学习自然失败。所以,一定要构建一个层次相当的协商群体,以达到互相启发、促进的作用。⑵教师提出问题要具有可争论性。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辩论组织协商,最终解决对问题分歧看法,达成共识,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如果问题是已经存在真理或本身无意义可言,则学生根本毋须讨论,亦不值得协作。由此可见,教师提出问题的可争论性的重要性。⑶学习过程可控,讲究学习效率。协作学习是在学习者共同讨论协商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是如果出现离题诡辩等现象,应及时制止,引导返回到主题上来。在学习过程中要讲究效率,如果一旦讨论失控,即可能发生吹牛皮侃大山的现象,也就达不到协作学习的目的。6.教学情境创设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教材p223教学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考虑以下关系: (1)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要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像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宜于不良结构的学科内容。从教学内容的类型上分,学习情境的创设宜用于知识的学习,还常用于启发学生思维、渲染环境气氛等。 (2)情境创设与学习者特征的关系。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识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多样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3)情境创设与客观现实条件的关系,既情境创设的可行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真实的任务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也容易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情境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且在完成任务中表达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学最优化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达到理想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是否准备了条件和可行性。7.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教材p234-235⑴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活动是渗透在教学设计过程之中的。由于受传统观点的影响,一般认为评价活动是独立的一个设计环节,甚至于是独立于教学设计过程之外的。这种认识现已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评价活动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时间顺序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定。例如,分析学习需要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内部需要或外部需要进行评价的过程;又如,在分析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中,完成对学习任务进行选择、组织和分类之后,紧接着最好对它进行一次内容评价;再如,当教学目标体系被建立后,应该随即进行目标的价值判断,使之能够成为以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科学基准。因此,教学评价实施的次数和次序是由教学设计本身的内容、具体过程的需要决定的,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同时,在按一定程序完成各个设计环节之后,对其进行总结性的成果评价,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一般教学设计模式把评价作为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顺理成章的事。⑵评价使教学设计及其成果更趋有效评价活动可以为教学设计者提供决策信息。决策过程按性质分为两种:一种是初始的决策过程,如依据人、物(学习资源)、费用、社会需求等信息,制订最初教学设计计划的过程;另一种是优化的决策过程,例如,依据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反馈的意见,对初步制订的教学设计计划进行修改完善的过程。就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而言,每一次评价活动都可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说明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成果)的状况,为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促使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成果)达到更高的水平层次,更好的适合教学设计活动的价值基准。可以说,没有评价环节,教学设计过程就会缺少一种重要的内部动力,教学设计成果也难以达到真正完美。⑶评价能调节教学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教学设计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改革思想的实践活动,要使教学设计人员富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必须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调控,激发其创造的欲望和改革的动机。教学设计中的评价环节是对设计者的关于工作成果的价值观念进行认同的重要措施,评价活动中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念被认同的信息,是对他们最直接、最有力的奖赏,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感和满足的体验。没有评价的教学设计,其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得不到及时认同,必将大大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有哪些?教材p254-256,答题时适当展开1.与目标因素有关的指标(3条);2.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3条);3.与教师因素有关的指标(4条)4.与教材因素有关的指标5.与教学方法与管理因素有关的指标9.制约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什么?教材286-289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有:(1)师德修养。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所遵循的行为规范的必备的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学艺术境界的开拓与加深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也是教师对教学艺术追求与创新的直接内在的最根本性的动力。(2)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包括认知结构、体悟与表达、教学技能等多个方面。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系统的知识领域、娴熟的教学技能,是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艺术的基础。(3)思维品质。教学艺术学科教师的思维品质具有独立性、广阔性、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与创造性的特点。(4)个性与人格特征。教师的个性特征表现在个人的兴趣与爱好、情感与气质,自主性和独立意识等等。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学艺术中最宝贵的内在力量。四.论述1.试述教学设计有哪些优越性?答: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系统的一种预先规划和设计活动,有着它自身的优越性。第一,教学设计比较充分地注意到学习者的特点。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的开始阶段,教学设计者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了解与分析,并从中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这些相关信息对于教学设计者来说在他进行教学设计决策过程中往往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第二,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一致进行。教学设计本身强调和要求综合考虑各个子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努力使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结合与协调达到最优化。第三,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工作就是设计卓有成效的教学,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促进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有效使用。在以往传统的教师备课工作中,幻灯与投影设备、录音与录像设施、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等多是以各自独立的状态存在的,教师在选择时一般是依照它们各自的功能来使用的。2.试述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答:教学设计模式是由一系列环节构成的,但是,在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构成环节是各不相同的。在常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设计模式包括的基本环节有:(1)学习者的分析;(2)教学目标的设计;(3)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教学过程的设计;(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6)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7)教学情境媒体的选择与运用;(8)学评价的设计。1.试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 答:第一,引起并维持注意力的技术。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二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一般原理的教学往往是抽象的,这就需要通过使用具体的概念并使用以前学过的那些具体事例,如马和牛、男孩和女孩、房子和花园等,以使概念具体划、清晰化。三是似是而非和令人惊奇。及用各种方法使教学材料中包含一些矛盾、冲突和惊奇,这可以引起注意。 第二,加强针对性的技术。在教学设计中,保证和加强针对性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可以降低所呈现的新学习材料的生疏程度。(2)向学习者说明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现有价值。(3)逐步使学习者相信现在所学习的东西对将来有价值。 第三,建立自信心的技术。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清楚明确的向学习者阐明学习目标,(2)课堂教学和学习任务循序渐进,使得学习内容容易掌握。(3)允许学习者不断提供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和达到成功结果的程度。 第四,产生满意感的技术。主要包括:(1)对学习者的学习业绩提供反馈。(2)鼓励做出概括迁移。 2.试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 答: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注重一下几个方面的几个目标:科学精神目标,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科学探究兴趣的目标,社会责任感感的目标 第二,教学程序。研究性教学程序应该包括:(1)提供问题情境;(2)明确研究问题;(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研究的资料:(5)分析处理资料;(6)得出研究结论;(7)检验。第三,师生地位与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是很显著的,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来源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尽量降低教师对学习活动的控制,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第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特别要注意:(1)不仅要重视评价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评价学习的过程。(2)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题作用;而不能仅仅由教师去对学生进行评价。(3)作为评价之标准的教学目标上要特别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兴趣、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目标。(4)在评价方式上,要尽量注重采用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考试和测验。(5)评价的标准、过程和方式都要尽量的个性化,符合学生个人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试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的特点。 答:(1)将全部的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运动技能领域三个领域。(2)以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的对象。布卢姆认为,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分类的对象是有必要的。因为在学生的内隐心里活动和外显行为中,只有外显行为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只有以外显的行为作为分类的对象,用关于外显行为的术语来陈述的教学目标,才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加以客观的评价。(3)教学目标有层次结构。布卢姆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体系中的各类目标,按照学生行为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从较低层次的目标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是积累性的,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以较低层次的目标为基础的,包含了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4)教学目标超越内容。布卢姆认为他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是不受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限制的,不论是数学、语文还是历史、地理,也不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都可以把该教学目标分类的体系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5)教学目标分类学是一种工具。在布卢姆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学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工具。4.试述教学内容选择的准则。) 答: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1)知识激增和学校教学的有限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基础知识起作用的长期性。 二,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学校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当代社会生活,学校教学应该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学校教育内容不仅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而且应该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贴近社会生活。 三,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最终是要有学生来学习和掌握的,是要转化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为了值得学生学习和掌握,为了使学生乐意学习和掌握,也为了使学生易于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就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2)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1.试述教学过程的功能。教学过程有教学、发展与教育3个主要功能。教学功能是指将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通过教学过程迅速有效地传播给年轻一代,教给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形成他们智力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技能和熟练技巧。17世纪的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至赫尔巴特时期传授知识的教学功能更得到确立。发展功能指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情感与意志品质、个性与体魄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与实践能力。教育功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和发展了能力,而且还深刻地熏陶和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情感、精神面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这也就是教学过程所表现出的"教书育人"的功能。现代学校教学的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其中,教学的功能是最根本的,因为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为基础,所以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为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特点。教学和发展是教学过程的两大功能,两者不可有所偏废。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永恒的功能,但教学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并不能自动实现,在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教学、发展两大功能时,必须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和思想品德教育。2.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教学最优化思想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的最优化,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和理论。他认为:"为了顺利地达到科学地组织教学的目的,非常重要的是以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来充实现有的原则体系。这条原则要求从若干可行的教学过程方案中,有意识地选择出这样一种方案,在该条件下,这种方案能够保证在完成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方面,可能取得最高效率,而且使教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均为合理。"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观点的提出,对教学设计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包含3个基本思想:系统思想,综合考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有序地研究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互相促进作用,力求使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体上发挥其最优功能;整体思想,教学活动的优化是教学系统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即形成最佳的教学结构,从而使教学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和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除了具体要素的改进和完善外,更注重从整体上关注教学各要素间的良好组合和协调,以求产生最好的系统效益;效率思想,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效率角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投入与高效产出的有机统一,以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低效现象。最优化教学思想和理论追求的不是一种唯一的、最佳的教学方式或教学过程,唯一的、最佳的教学方式或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教学最优化"是从实际条件出发,确定教学效果和时间精力消耗的双重质量指标,设计和制定切合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案,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活动过程,从而达到最大效益的工作系统。教学过程最优化实际上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和工作体系。它的实质在于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运用系统和综合的观点,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条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和创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尽力争取使师生双方都能以比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相对于该种条件下最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的"最优"不是一个理想的概念,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性概念。严格说,"最优"概念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绝对标准。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不断变化,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都会使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发生变化。最优化理论在教学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相对性真理和具体性原理,每个历史时期的教学最优化标准显然是有差异的。即使在同一时期,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也都会因其差异性,教学最优化标准也不可能一致。但是,无论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如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培养规格要求,在各自的起点上,从实际出发,力争在低消耗、高效能的努力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当时的条件下,获得自己的最好发展,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质所在。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应该注意的是,最优化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教学理论。理想化的最优化思想往往忽视了具体的教学环境条件,而注重于从理论上探讨按照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标准,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优良的成绩指标。这实际上是一种研究者的主观愿望,对学生或教师来说都是一种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离开了每个学生实际发展的可能,凭主观设计所谓的"通用"、"万能"的最优方法和标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行不通的。3.教学情境的设计方式有哪些?试举两个例子说明。答: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一般方式有:  ⑴故事化情境  ⑵活动化情境  ⑶生活化情境  ⑷问题化情境1.试述教学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教材p200-203与教学媒体的设计密切相关主要心理活动主要有:注意、知觉、记忆和概念形成等四种。  "注意"有5种特性:选择性,人们一次只能注意到环境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其中被看得清楚的只是视野中的中心部分;新颖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简洁性,简洁的呈现易于集中注意,为此,在画面中应尽量删除无关的背景和多余的细节;适中性,难易程度适中的刺激较易引起注意;期望性,学习者的期望可以对注意产生强烈影响。  知觉和教学媒体设计密切相关的特征有3条:整体性,学习者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相对性,知觉不能用绝对值表示,只能通过比较来衡量(人们对距离的判断是相对的、对大小的判断是相对的、对运动的判断是相对的、对亮度的判断是相对的);对比性,当两种事物的属性难以区分时,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而不是分开,并在画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或符号标出它们的不同点;或是将细微的差别加以放大。  记忆和媒体设计有关的特性有2条:组块性,对欲呈现的内容进行组块将减轻学习负担并提高记忆质量。组块的方法可以是空间分组、时间分段或根据有关概念进行语义分类;有限性,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因而是有限的,但是同样的知识内容,只要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有可能扩充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  形成概念是较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包括: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属性、实例(亦称正例)和非实例(亦称反例)。概念形成过程的4条规律:从实例出发而不要从定义出发,即按实例→属性→定义→名称的顺序;使用正例和反例,借助正、反两方面经验完整、确切地掌握概念;应使用与正例相近的反例,使用与正例相近的反例,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获得确切的概念;列出属性表比直接用文字定义概念有效,属性表的表示要比句子表述更简明、直观。2.现代教学媒体信号检测理论研究设想   现代教学媒体信号检测理论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教学过程中人机功能相互适应配合的心理学问题;第二,作为"噪音"的教学媒体问题。   传统课堂上信号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而使用多媒体的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和课件上呈现的信号应该如何匹配才能是学生更好的接受信号,与传统课堂的区别是现代教学媒体信号检测理论的根本问题。另外,多媒体课件是否会对学生的认知过程造成某种干扰,教学媒体是作为有利于信号接收的载体还是成为干扰学生学习的"噪音"也是值得关注的。实际上,"人的辨别力乃是信号及噪音的函数,也就是说,信号固然是信息,但噪音也是信息,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3.现代教学媒体内容呈现理论研究设想   现代教学媒体在使用过程中与"注意"、"记忆"等心理行为密切相关的是"内容呈现"问题。例如:图片与文字如何搭配能最有效的促使接受者的信息加工,"若单位时间内呈现的信息量过大,学生有可能不能对所呈现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在多媒体这个平台上,究竟多少信息量最为合适;不同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中会对多媒体上呈现的信息表现出怎样不同的心理倾向。这一类问题在多媒体教学开始普及的今天很值得关注。2.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制订一份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方案。《全等三角形》多媒体教学的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几何》第二册P21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标设计认知目标:1、会说出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通过几何画板)能力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几何画板)情感目标:1、学生在图形的相对运动中发生兴趣,在图形运动中首先获取感性认识2、通过演绎变换两个重合的三角形,呈现出它们之间的各种不同位置的活动,从中了解并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动态研究几何的意识,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是确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应元素三、教学对象分析:要求学生在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运用几何画板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具有相对运动能力,学生在图形的相对运动中发生兴趣,在图形运动中首先获取感性认识,大大方便了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四、教学策略及教学法设计:通过学生观察"全等变换"图形运动,明确对应关系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五、教学媒体设计:几何画板,通过"全等变换"从中能够熟练地找到对应顶点、边、角及其关系。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引导性材料:我们身边经常看到"一模一样"的图形,比如两张由同一底片冲印出来的完全相同的照片,用两张纸重叠在一起剪出的两张窗花等,你还能举一些这样的"一模一样"的例子吗?二、教学设计:1、问题:几何中,我们把上面所列举的"一模一样"的图形叫做"全等形",那么我们怎么给"全等形"下一个几何定义呢? (1)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2)大小相等的两个图形?(3)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讨论结果: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2、教师讲述:(1)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3、多媒体演示实验设计(1)将重合的两块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沿一边所在的直线移动,观察移动过程中两个三角形有哪几种不同的位置。给出出现的各种不同的组合图形,说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2)将重合的两块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以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翻折180度,观察翻折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给出组合图形,说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3)将重合的两块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以某一个顶点为中心旋转0~~180度,观察移动过程中两个三角形有哪几种不同的位置。给出出现的各种不同的组合图形,说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三、实验结论与课堂小结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所能作出的推理)∵△ABC≌△DEF(已知)3.试编写一份档案袋评价的方案。学生档案袋评价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记录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学习过程、学习成果,收集、教师、学生、同学、家长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反映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方面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树立信心,在不断的回顾和反思中求得发展。 一、理论依据 档案袋评定是一咱新的评价方法,属于质性评价范围,是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成长档案袋"给每个学生提供创造、表现、欣赏成功的机会。它立足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观察、审视自己的成果,促使学生自身发展,张扬个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成长档案袋"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采用质性评价、阐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学生成长档案袋"是把学生的发燕尾服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来看待,它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负责,特别是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培养自信心,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持续发展。 二、评价原则 1.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在评价中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的多向交流,在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2.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评价范围广,对同学的心理、生理、智力、技能、情感、行为、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优势、不足等进行了记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 3.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有学生作品展示,有学生自我反思;有过程的积累,也有终结性评语;有教师评价;也有家长反馈。力求多渠道反映同学的成长历程。 4.评价过程的开放性:成长记录袋打破了过去评价的时空,不仅仅局限在学生校内的学习上,而且延伸到课外、社会中、家庭里,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家长评,对学生学习、行为、情感、态度等全方位评价。 三、评价的实施 1.档案袋的制作 以学生自已制作为主,耐用结实,16开。突出个性。封面可有学生照片,班级、姓名、个人简介或理想追求等。 2.评价对象:课改年级(七、八年级) 3.评价内容: (1)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度情况。它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审美与表现等方面。 (2)学生学科学习目标达成度情况。它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等项目。 (3)学生在某一方面进步和成绩情况。它包括学生自己、家长和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努力程度、进步过程和素质提高的相关材料。 4.资料收集: 过程性资料:最佳作品,包括作业、考卷、文章、奖励资料或证书;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记录;班主任劳任、教师对学生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典型性评或评比记录,各种小竞赛的情况。 终结性资料:学生期中期末的反思;期末自评、互评、教师的综合性评价:家长意见反馈;学生阶段性考试的成绩,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的学习成果。 过程性资料由学生随机收集;终结性资料由教师组织收集。 5.档案袋的使用 (1)内容的收集、编排和保存由学生自己完成。 (2)教师运用抽查、集体集体展示等方式进行指导临控。 6.评价结果的处理: 班主任教师期中期末组织两次集中展示,进行交流与评价,综合学生、教师、家长的评价,写出评语。结合资料的收集情况,学生本人的纵向发展,将学生发展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4.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编写一份教学设计效果的终结性评价方案。课堂教学评价表 - v.3.0 时间: 班级: 授课教师: 班级人数: 女生 人 ,男生 人 授课时段评价类别评价点是否点评与备注课前教师1、按规定提前达到教学点2、衣着得体大方 干净整洁 3、精神面貌佳 主动与学生及家长打招呼4、带有当次课的完整详细教案5、张贴当次课的教学周计划6、课堂板书:字体工整 简笔画形象生动 色彩协调 内容丰富7、检查学生听录音家长签字等各项作业学生8、按时到达教学点,不迟到、早退,不缺席迟到人数:缺席人数:9、进入课堂情绪良好 主动与教师问好10、有课前预习、复习的习惯课中教师激情11、声音响亮 抑扬顿挫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2、表情丰富 生动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13、肢体动作夸张 生动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4、跟学生有目光的交流15、在课堂上有方位变化课堂活动16、教师当次课使用的游戏不少于3种17、教师在游戏中使用多种教具18、游戏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 积极主动 参与游戏的学生人数众多 19、教学过程中设有竞争机制 及时加分减分 20、师生在游戏活动中均感受到快乐情感交流21、师生课前课后英文问好 学生有英文名字22、教师在课堂给学员飞吻(中学生击掌)23、教师课上夸奖表扬班级2/3的学生24、教师始终保持微笑 有亲和力25、教师控制课堂纪律 课堂活而不乱26、学生对英语感兴趣27、单独学生提问达到人均2-3次课后教师27、组织学生进行放学前的集体表演展示28、给个别学生进行课后辅导29、布置作业30、课间课后主动跟家长打招呼和沟通 学生31、学生能朗读当天学习的课文和单词总评:评价人: 使用说明:课堂教学评价表 - v.3.0 主要侧重教学常规和教师对学生的爱心、课堂气氛、活动组织的评价和监控,而非教学流程,教学水平等.相关评价标准说明:评价点说明1、按规定提前达到教学点通常教师需要提前10-20分钟达到教学点,书写板书、张贴周计划、检查学生作业、与达到家长学员问好2、衣着得体大方 干净整洁 教师不能穿休闲装,拖鞋,女老师要求化淡装,不能穿吊带背心和拖鞋3、精神面貌佳 主动与学生及家长打招呼老师课前有主动跟来接送的家长问候打招呼4、带有当次课的完整详细教案教师一定要当次课详细而完整的教案,除考试课以外,都要有3张A4的纸大小教案5、张贴当次课的教学周计划张贴当次课的教学周计划(幼、少儿班级);公布教学难重点(中学生在黑板书写)6、课堂板书:字体工整 简笔画形象生动 色彩协调 内容丰富无论是幼儿班还是少儿班,包括新概念班级,教师都应该在备课时设计板书为教学服务,在课前书写必要内容于黑板上,除考试课外一律不能够没有板书上课或随手写板书板书要求整体美观,书写规范,主体突出,色彩协调7、检查学生听录音家长签字等各项作业老师课前有检查学生的作业8、学生按时到达教学点,不迟到、早退,不缺席学生有按时到校9、学生进入课堂情绪良好 主动与教师问好指教师在课前进入教室准备板书时播放磁带或VCD给已到学生听或观看,学生有意识的自觉跟读模仿,而不是无所事事10、有课前预习、复习的习惯11、声音响亮 抑扬顿挫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授课时要求声音响亮、充满激情,能够让最后一排的学生都不费力的听到,并通过说话的节奏和声音高低起伏营造氛围,以此抓住学生的注意力12、表情丰富 生动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授课时要求面部表情生动夸张,而富有童趣,有感染力,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13、肢体动作夸张 生动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授课时肢体动作舒展夸张, 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模仿、易于模仿 不跟教师配合的学生不能超过2人。14、跟学生有目光的交流要经常跟所有学生有目光的交流 特别是教师在跟学生提问的环节 多关注周边和后排的学生以及好动的学生15、在课堂上有方位变化教师要偶尔在课堂走动,学生需要开展一些离开固定座位活动的课堂游戏活动16、教师当次课使用的游戏不少于3种教师在1小时的授课时间必须要使用2个以上的游戏.(包括2个)17、教师在游戏中使用多种教具教师上课必须使用2种以上的教具.(包括中学生)18、游戏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 积极主动 参与游戏的学生人数众多 在游戏活动中 学生注意力一直跟随着老师 不会随意发生转移 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积极举手,90%以上的学生主动积极跟老师互动19、教学过程中设有竞争机制 及时加分减分 为了控制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录 体现游戏的结果 教师在一节课中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竞争机制 例如在苹果树上加苹果等 及时地体现加分和减分20、师生在游戏活动中均感受到快乐老师,学生和听课的人都能感受到课堂的快乐21、师生课前课后英文问好 学生有英文名字教师在学生进入课堂和离开教室的时候要跟学生用英文打招呼,学生都有英文名字22、教师在课堂给学员飞吻(中学生击掌)教师要跟所有学员下课或上课的时候飞吻.中学生采用击掌的方式增强情感交流23、教师课上夸奖表扬班级2/3的学生教师在上课时要表扬班上2/3以上的学生24、教师始终保持微笑 有亲和力教师要一直对学生有亲和力,保持微笑25、教师控制课堂纪律 课堂活而不乱整个课堂在教师的控制范围内,学生认真学习,没有打瞌睡、吃零食、看漫画、写纸条、打闹嬉戏、带耳机听音乐的等状况发生;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而不是死气沉沉26、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班级中走神和跟老师不合作的学生不超过2个27、单独学生提问达到人均2-3次老师在给学生单独提问人均超过2-3人次28、组织学生进行放学前的集体表演展示老师在放学的时候必须要在家长来接的时候进行放学表演,展示教学效果,形式可以是: 集体唱英文歌曲,单独每人说一个每节课学的英语单词和句子等.(打开门或请家长进教室)时间3-5分钟。29、给个别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教师每次下课都要跟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时间可以是在1-2分钟。30、布置作业老师有给学生布置作业31、课间课后主动跟家长打招呼和沟通教师见到家长都要主动打招呼和跟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32、学生能朗读当天学习的课文和单词抽查4-8个学生能比较流利的朗诵课文和单词111

答案有错

上一篇:电大《教学设计》网上作业05任务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