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多选题)教学目标分为( )等三大类。 | ||||
[第2题](多选题)语文课程需要突破的“三中心”是指: | ||||
[第3题](判断题) 教材的规范性是指导教材的编排体系要完整、有序,要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 ||||
[第4题](判断题)设计补充练习应注意讲求实效,因人制宜;授之以法,举一反三;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听说读写,全面兼顾。 | ||||
[第5题](单选题)( )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着。 | ||||
[第6题](判断题)语文素养还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当言语主体面临一项具体的语文任务时,主体对这项任务是否具有积极的态度和热烈的情感,在投入这项任务时,能否调动起既有的认知结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碰到意料之外的困难时,能不能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完成任务等等,这不仅是主体能否完成一项言语任务的动力源泉,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态度。 | ||||
[第7题](单选题)()明确提出和使用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概念。 | ||||
[第8题](多选题)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标,大体有哪些组成部分 | ||||
[第9题](单选题)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 )。 | ||||
[第10题](单选题)下面对“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理解不恰当的是( )。 | ||||
[第11题](判断题)“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杏花、梨花、桃花”,为什么孩子对这样的生字会喜欢?奥妙在什么地方?奥秘首先不在内容,在形式。因为它押韵,学生最容易上口;又都是双音词,双音词仿佛二拍节奏,音步一重一轻。二拍节奏起源于劳动,原始劳动往往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来一回往复拍踏,与人的呼吸、脉搏、生命相呼应。 | ||||
[第12题](判断题)1963年颁发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强调读写能力的培养。 | ||||
[第13题](判断题)有位教师教《狼和小羊》,讲到“狼向小羊扑去”,教师问学生:小羊死还是没有死?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结果。有学生说猎人把狼打死了;有的说狼太用力,跌到河里淹死了……没有一个学生愿意说“羊死了”。这说明教师应从整体上进行情感导向。 | ||||
[第14题](单选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节是指( )。 | ||||
[第15题](判断题)《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剩,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 ||||
[第16题](判断题)在不同心境下读课文,感受、体会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视野”一定要重视,一定要琢磨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去思去想去与心灵对话,这就是“对话理论”。 | ||||
[第17题](单选题)发明字族文识字的是 ( ) | ||||
[第18题](多选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 | ||||
[第19题](判断题)教师掌握构字方法,充分运用汉字的构字方法。汉字的构字方法,就是“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 ||||
[第20题](单选题)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 | ||||
[第21题](判断题)孔子主张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问结合,虚心笃实的学习态度。 | ||||
[第22题](判断题)“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读写训练,而且要抓听说训练。 | ||||
[第23题](判断题)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刨设平等自由、互相合作接纳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概括、分析、推论、假设等思维活动,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 ||||
[第24题](判断题)使学生对真善美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就是对真善美境界的追求。 | ||||
[第25题](判断题)何谓素养?素,有“向来”之意。故“素养”,一般指平时的修养和训练。 | ||||
[第26题](多选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包括: | ||||
[第27题](单选题)“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两句词描写的是( )。 | ||||
[第28题](判断题)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