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章)
一、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把他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A.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 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2.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A.人口数量 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文化
E.法律制度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如下一些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可塑性 D.个别差异性
E.不均衡性
4.主张从个人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根据人的本性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卢梭 B.帕克
C.狄尔泰 D.罗杰斯
E.斯普朗格
5.《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核心思想是学会学习,它具体表现为( )。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共同生活 D.学会生存
E.学会做人
6.我国学生要学会()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所带来得变化。
A. 合作学习 B. 自主学习
C. 创造性学习 D. 研究性学习
E. 接受性学习
7.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包括()。
A.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B.健全学生的体魄
C.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D.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E.增长学生的知识
8.教育途径主要有()。
A. 教学 B. 咨询与指导
C. 训练与实践 D. 综合实践活动
E. 课外活动
二、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中,其核心是要通过培养具有___________的人来为社会现代化服务,以适应社会现代化的要求。
2.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____________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与___________。
4.1995年3月18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次通过立法完整的规定国家的教育方针。
5.1997年,日本文部省的《教育改革计划书》指出要“努力实现国际化培养具有___________的、在国际社会中能够积极生存的、能够为人类共同的知识技术财富___________的新一代。”
6.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总和。
7.与社会要求和学校教育目标一致的休闲活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___________、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教育优先发展
2.教育目标
3.国家课程标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3.现代教学主要承担有哪些任务?
五、 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联系实际,谈谈面对未来社会教育应如何应对与改革。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六、实例分析(16分)
(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正在实施“小博士”工程,要求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自愿完成一项“长作业”,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某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学习。
“小博士工程”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科技、历史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都有自己的“子工程”,确定的专题包括:“北京的四合院”、“国宝大熊猫”,“关于沙尘暴的调查报告”、“中国茶文化”等,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逛书店、上网搜寻等手段搜集材料。许多同学还走向社会,去考察、采访,去亲身体验。如四(二)班十几名同学研究北京大胡同,每到周末,同学们便背上水壶、面包、笔记本、照相机等穿梭于北京大大小胡同,结识了一批京城老人,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北京大历史文化。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和老师、家长一起研究,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多的写了七八千字。
为了达到广泛交流动目的,学校每周一组织一次课题宣讲,“小博士”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研究的基本经过,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课题研究的体会,并当场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请根据上面的案例与传统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新课程改革可以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现代教育原理(第四~八章)综合练习(1)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AD 2.AB 3. ABDE 4.ABD 5.ABCD 6.ABD 7.ACD 8.ABD
二、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现代素质 2. 生物前提 3.教育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或答:教育法)
5.国际视野作出贡献 6.思想观点 行为习惯 7.陶冶情操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教育优先发展: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3.国家课程标准是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其功能具体如下:
(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当个体已有水平与外部环境要求之间出现矛盾,使个体内部产生需要;当个体意识到这种需要并且客观条件允许时,需要转化为动机;在动机驱使下,个体制定目标,采取行动,最终满足需要,同时获得发展。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从而推动个体身心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3.现代教学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五、 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面对未来社会,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
要点: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
(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
(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
(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要点: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建构的学习;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六、实例分析(16分)
答题思路:
上面案例可以看出,新课程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首先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小博士工程中,学生要完成课题采用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提高等。
(2)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通过探究获得了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做课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课题、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资料分类整理、得出结论、研究成果汇报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活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3)在课题研究中,有些同学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分工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带动、增加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4)在上面的学习方式中包含着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定课题、自己制定课题完成的时间、自己安排研究进度、研究方式等,最终提高了自己的元认知学习能力。
(5)上述课题都与社会现实生活有关,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