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课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赤脚医生 优秀典型 理性情绪 情绪疗法 三个阶段 标杆管理 少数民族 省份 | 时间:2024-09-16 19:35

发布时间:2024-09-16 19:35

| 人浏览

【答案】乡村社会学学习辅导 第五章乡村社区

1.社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所谓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

  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它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 ,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它包括了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社区具有多重功能。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社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具有经济功能;二是具有政治功能;三是具有文化功能;四是具有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的功能。社区功能的多重性是由社区内容的多样性和社区居民的多方面需求所决定的,也是社区作为社会实体的一种反映。

  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由于社区是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人们的基本生活活动大都是在本社区范围内进行的。社区还是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场所。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决定了它必须具备相应的活动设施。

  社区是以聚落作为自己的依托或物质载体的。所谓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它不单纯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产和生活设施。是社区的依托或物质载体。

  社区是发展变化的。社区也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2.社区的构成要素

  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构成社区要素的人口,彼此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进行着共同活动的人群。他们是社区生活及其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区的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因而是构成一定社区的主体。

  一定的地域。既然社区是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一定的地域便自然成了构成社区的要素之一。一个社区居民的主要活动大都集中在了某一特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便是社区的地域要素。社区地域面积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状况。社区地理环境的好坏,自然条件的优劣对于社区的发展水平和发燕尾服速度有重要影响。

  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是构成社区的重要因素。生产、生活设施作为社区的一个要素,在规模和范围方面是随着社区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由社区的性质和发燕尾服水平所决定的。社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丰富,发展水平越高,生产和生活设施也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一定的管理机构。作为具有多重功能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社会实体。它们大都发挥着维护社区秩序,动员、督促社区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管理、支配社区公共资源和公共财产,制定、实施社区规划,领导社区建设,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等作用。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管理机构,任何社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有序化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具有自己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淀而成,它是社区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风俗习惯乃至语言等的总和。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是许多社区能够成为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的一个条件。

  社区居民具有一定的社区意识。这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一种认同、喜爱和依恋的思想及心理感受。这种思想和心理感受是社区生活对其成员的思想观念长期影响的结果,也是构成社区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衡量社区的标准之一。

  注意:第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区,其要素的完整程度和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第二,社区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对社区发展有重要影响。

3.社区与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从范围上看,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社区是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表现形态或者是一个村庄,或一座城市,它们的人口是社会总人口的一部分,它们的地域和各种设施是社会生活条件的一部分,它们的管理机构属于整个社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因而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

  从内容上看,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具有相对完整意义的社会实体。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都可以在社区内反映出来,人们能够透过社区观察到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能够倾听到社会生活浪潮发出的细微呼声。社区作为社会的组成单位和社会的缩影,并不能反映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全部性质。因为社会不是众多社区的简单拼合,而是由各种社会单位、社会现象、社会关系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它具有超越各个具体社区的性质和特征,有着和具体社区不尽相同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

4.社区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区别和联系

  社区的内涵比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内涵更加丰富。社会群体仅仅是构成社区的一些最基本单位,其规模和功能远不如社区。

  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既不能脱离社区而存在,又有超越具体社区的特征。任何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都是存在于社区之中的,都要以社区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另一方面,某些群体和社会组织,尤其是大型社会组织又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社区之内。

5.乡村社区的涵义和主要特征

  乡村社区是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社区。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乡村社区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乡村居民尤其是农民为了生存而必须获得自身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方式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等等。

  从人口构成的角度来看,乡村社区的人口密度低,人口聚居的规模小。与城市社区相比,乡村社区的人口密度低、人口聚居的规模小是其显著特征之一。根本原因在于乡村居民的主要谋生方式和主要职业是农业生产。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乡村社区的社会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表现为:一是乡村的职业分化程度相对不高,职业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二是组织结构比较简单。不仅缺少种类繁多的现代化组织体系,而且,现存组织内部的分工不明确,责任和权力比较模糊,组织成员之间主要是靠熟悉和情感来维持组织的运行,而非主要依靠正式的规章制度来协调活动。

  从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角度来看,乡村家庭的地位、作用更为突出。表现为:家庭不仅担负着生育、赡养、消费、文化娱乐等项功能,而且还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位和乡村组织的主要构成单位。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血缘、地缘关系在乡村社区生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第一,大凡农民遇到生产、生活困难,往往求助于亲族、邻里、街坊帮助解决。第二,乡村生活共同体基本上是依附着血缘和地缘这两种社会关系结合起来的。

  此外,乡村生活的季节性较强、节奏较慢、并有一定的自给性,乡村人际交往中的感情色彩浓重,农民安土重迁等等。也是由上述特征所派出的乡村社区的一些特征。

6.集镇的特征与作用

  集镇是比普通村落高一层次的地域生活共同体,是人口较多,并有一定二、三产业或集市贸易的乡村社区。

  特征:(1)它是第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实际的经济实体。

  (2)它是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居住的社区。

  (3)它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比普通村庄要复杂一些。

  (4)它的交通、通讯条件明显优越于普通村落社区。

  作用:

  (1)集镇作为周围村庄的经济中心,发挥着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2)集镇作为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所在地,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政治中心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党和政府对广大乡村的领导、管理,是依托于集镇来实现的。

  (3)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文化中心的作用。

  (4)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信息中心的作用。

  (5)集镇发挥着乡村区域性服务中心的作用。

7.乡村城镇化的涵义和必然性

  乡村城镇化或者称之为“农村城市化”是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的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其实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并最终消灭城乡差别。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是乡村城镇化的显著特征。

  必然性:

  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是乡村城市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工商服务业的发展受自然资源和生产空间的限制较少,其所需要的生产经营要素多数是由人的劳动提供的,只要存在着对工业产品和对商业、服务业的社会需求,它们就可以不断扩大其规模,因而也就能够不断地吸收劳动力。这种能力自工业革命以来愈加充分地显示出来,它成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内在原因,并将继续推动这一过程的深入发展。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是乡村城市化的又一个内在原因。

  现代化农业是以机械化操作为基础的,而机械化的实现缩小了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的差距,使广大农民的劳动方式越来越接近于城镇工人,广大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越来越接近于城镇居民,从而必将促使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

  城市的现代文明吸引着乡村居民,并愈益强烈地影响着乡村,也是乡村城市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当代城市是工业集中、便利、市场繁荣、财富集中、文化科技先进的社区,是现代文明的集中地,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中心地位,城市的这些优点对广大农村居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8.我国城镇化的实现途径

  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二、三产业是城镇社区的经济基础,是城镇社区赖于存在的根本前提,是乡村城镇化的直接推动力。第一,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乡村社区的经济结构,使非农产业最终成为社区经济的主导力量,从而必将促使乡村社区转变为小城镇社区。第二,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乡村的职业结构,能够造就一大批“城市型”的居民。第三,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能够改变传统乡村的生活方式。第四,乡村二、三产业的大发展所带来的集约和劳动者的集中,必将导致分散的乡村居民点逐步聚集成现代化的小城镇。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大规模城市化的必要条件。第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乡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集中提供了足够的农产消费品。第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使大批乡村劳动力从农田耕作中解脱了出来,从而为城镇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大批的劳动力,为大规模城镇化准备了人力条件。第三,农业现代化还通过为声调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推动城市工业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加快城镇化的步伐。

  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吸纳农业剩余人口的主阵地,就成了实现我国城镇化目标的重要措施。

  控制乡村人口数量,提高其素质。由于人是城市化的主体,因此,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质量是否与城市化的客观要求相适应,就成了能否顺利实现城市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各地都要把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其素质作为实现城镇化目标的战略任务去抓。

  此外,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等,也是促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答案有错

上一篇:乡村社会学学习辅导 第九章乡村社会控制

下一篇:暂无

小米课手机端XML联系我们